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四年级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

【#四年级# 导语】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金笔头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

  飞将(jiāng jiàng)在

  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

  死亦为(wéi wèi)鬼雄

  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 duó)阴山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  cuī rén luò xià
  (  ) (  ) (  )  (  )  (    )
   qín    cuī     xiàng    zhēng    zuì
  ( )朝  ( )促  ( )羽  长( )  喝( )

  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

  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

  二、出塞 胡子 杰出 鬼雄 催人泪下 秦 催 项 征 醉

  三、1.只要 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战场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第二课时

  一、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和(  )。

  A.李清照王翰

  B.李清照王昌龄

  C.王翰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

  A.想要

  B.将要

  C.还要

  D.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

  二、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2.这首诗属于( )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答案

  一、1.B 2.B 3.B

  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唐 王翰 2.B 3.不要 4.战士们在出征前痛快饮酒 豪情壮志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加上读音。

  杰(  )

  鬼(  )

  雄(  )

  项(  )

  亦(  )

  2.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正——(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1.《出塞》是一首( )。

  A.山中田园诗 B.赠友送别诗 C.边塞诗

  2.王昌龄是( )代诗人。

  A.宋 B.唐 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赠友送别诗

  5.“度”的意思是( )。

  A.越过 B.度过 C.过度

  四、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五、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_____________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_____________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全诗仅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六、重点段落品析。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1.jié ɡuǐ xiónɡ xiànɡ yì 2.征 征用 催 催促

  二、秦,汉时关,长征,未还。龙城,不教,度阴山。《出塞》,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1.C 2.B 3.C 4.B 5.A

  四、借古讽今。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五、1.王昌龄,边塞,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充满热爱;“醉卧沙场”。

  3.一、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四;二十。

  六、

  1.A

  2.A

  3.B

  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相关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乐园》作文5篇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卷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____过一天》作文范文400字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作文【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写信》范文550字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天窗》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sinianji/14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