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一年级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探究学法

  1、前面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几个语文园地,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经验,今天我们请大家自己来想想《语文园地五》可以怎样来学。

  学生建议:

  (1)先做自己喜欢的题目。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可以读一读再演一演。

  (4)请小组长抽查。

  (5)先自己学,再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一题,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来学。

  (1)小组讨论。

  (2)提出建议。

  (3)老师建议。

  ①每个小组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先做。

  ②在讨论一道题目之前每个小组成员要自己先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来。

  ③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如: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等。

  二、自主学习

  分小组讨论。

  小组长组织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重点指导

  1、读读说说。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题的。

  (2)读一读你填的句子。

  (3)老师指导。

  ①理解题目意思

  ②读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③通过仔细听来判断他说得对不对。

  ④判断:这样填对不对。

  2、我会认。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学的。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3)拓展:

  ①你知道有这些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②你还知道哪些偏旁?你能说出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我会读。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儿歌。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

  (3)看图(蓝天、白天、草地、河流),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4)配乐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初步了解多义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合作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有两项内容:一是识字,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6个生字;二是读六个带有“张”字的词语,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日积月累这里包含三个内容:“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花园果园》。“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知识较好,所以学习语文园地一时较容易,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

  学生:生字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识字。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再加以归纳。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3、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本处列出的字中,发现其它的识字方法,还可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课外看见的字。

  4、生字条中的7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巩固、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用生字卡片巩固,通过读词语巩固。如: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等。

  这个教学安排中出现的识字方法,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学会了应用,发现规律不会很难,可以联系口语交际把意思表述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识字的两种方法,并练习运用。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什么词语(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等)。“万、颜、百、欢”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

  2、“我会写”要求看拼音写两个句子:①春天来了。②小朋友们长高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拼音,比一比谁先知道要写的是什么句子。然后想想要写的字是由哪些笔画构成的,这些笔画应该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教师可示范写一两个字,再让学生自己练写。写完一句后,评一评,再写第二句。句子末尾的句号可提醒学生注意。

  充分注意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三、“读读背背”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回忆,让他们向别人请教。“村”是本组学的生字,要注意巩固。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最后,用竞争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背诵时,注意不要用唱读的方式,而要用正常朗读的方式。

  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4.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抄写
  平、生、千、门
  2.注音
  满()
  雪()
  轻()
  言()
  语()
  二、综合训练
  1.写出带有雪、门的词语三个
  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词语造句。
  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1.《咏鹅》一诗中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咏鹅》的作者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5.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题

  1、照样子填词。
  例:一(块)石头  高(低)  (可爱)的孩子
  一()诗  快()  ()的泉水
  一()大鱼  远()  ()的月亮
  2、把句子写完整。
  (1)要下雨了,小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对好朋友。
  (3)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面的词组成句子,再写下来,加上标点。
  (1)妈妈奶奶吃请苹果
  (2)山水画毛小波太美了的
  (3)小蝌蚪游来游去湖水里在清清的快活地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壁虎向()、()和()借尾巴,尾巴没借着,自己又长出了一条()。
  (2)牧童骑(),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3)()荷()露尖尖角,()蜻蜓()。
  (4)《四个太阳》这篇课文里,“我”画了个()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的太阳送给(),()的太阳照亮冬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要画个()的太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故事三则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20以内的加减法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水平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2014

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五篇)

小学一年级寒假周记200字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三篇)

小学一年级读后感:身后的眼睛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故事精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及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yinianji/15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