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一年级 > 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

  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他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一个月亮。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

  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咱们快把它捞上来!”

  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头,小猴子挂在最下边。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面,月亮就不见了。

  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在天上,他喘着气,说:“不用捞啦,不用捞啦!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2.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教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

  3、学生反复读字生字。

  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个别指导“猴”、“倒”、“脚”、“接”。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借助插图体会。

  指导重点句子。月亮/好好/挂在/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挂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挂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他们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老猴子了,当它的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3.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①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

  ②一只猴子接一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猴子头饰多个。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大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寻起来读一该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

  “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

  “咱”是平舌音,读“劝”,不能读翘舌音,或“劝”;“伸”前鼻韵母,翘舌音;

  “碰”是后鼻音。不要读成“pong”;

  “喘”读翘舌音“chuan”。不要读成“chan”。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

  3、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4、学生反复读记生字。

  5、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左右要写紧凑些,

  暖:后一笔是“捺”。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匀称,{“”和“”都比中间部分长;中间部分的下面,是“土”不是“土。

  脚:中间的“去”高于两旁,“去”在几乎全字二分之一处起笔。’

  接:右下的“女”写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能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4.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

  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

  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

  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到()候()劳()

  娃()倒()猴()捞()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在树上,()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着,()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直()井里头,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5.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不想一想就盲目去做,是容易做出傻事来的。

  3、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不想一想就盲目的去做,是容易做出傻事来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大屏幕出示月亮高高挂在天空)学生回答月亮

  师问:月亮在什么地方?天上

  可是有一群小动物却要把月亮捞上来,你们想知道这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6课捞月亮板书课题:捞月亮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法。

  2、自由度课文,并勾画生字。

  3、认读生字。屏幕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这些小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结果怎么样?屏幕出示问题

  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读第一、二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注意猴子们的语气

  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3、他们发现了月亮掉进井里后,决定怎么做?(老)它们是怎么捞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情景图。)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他们捞了半天,捞到了吗?最后怎么样了?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原来月亮并没有掉进井里呀。他们看到的只是月亮映在井里的影子。那么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屏幕出示

  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后来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咱们再来看看猴子捞月亮的可笑场面吧,请大家记住这个场面,随时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哦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2、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相关文章: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试题三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叫足球

小学一年级观察作文(五篇)

最新小学一年自我评价300字 小学级自我评价(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防溺水演讲稿5篇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辅导家长注意这几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优秀周记100字范文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一年级语文《捞月亮》原文及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yinianji/16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