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一年级 >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一年级# 导语】《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背的差不多,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就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连长句子都读不好,怎么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没有底。但是我这知道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有了新的启发。
  1、交给孩子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登鹳雀楼》这四个字,我问他们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准备做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接着我又问:“他登上鹳雀楼之后都看到了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阶段。马上我又进入阅读。
  2、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读。当学生能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时,我就不失时机地问:“站的高真的能看的远吗?”好多同学说是的,也有的说不是,借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此时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节课我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怎样才能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呢?让孩子真正去体会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乐?当课堂上发生预设之外的状况,是不是应该在意外发生之前就应该有所警觉,而做出相应的措施呢?归根结底,是不是我对孩子上课注意力的关注是不是还没真正铺开呢?

2.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虽然课上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下面就先说说我的收获吧。

  一、教学以识字为主

  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文本是识字的载体,识字是文本的依托。在教学中不能孤立的把识字和理解文本分开,但也不能重文本轻识字。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诗,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对于课前学习予以肯定;然后让他们将生字对照拼音对号入座自学生字,再以“老师考考你们”为由引入生字的认读,从带拼音到去拼音的词语认读,再到单个字的认读,难度一层层加深;最后把“生字宝宝送回诗句中”,生字回文,做到在诗句中准确认读生字。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认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我当小考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设计情景,以图代讲

  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古诗,如果枯燥的逐字逐句理解诗意,学生一定会对古诗失去兴趣。在教学理解诗意一环节时,我设计了随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看到的:山、太阳、黄河等,并结合多媒体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悟诗意,进而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诗句。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以图画吸引学生的兴趣,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在观察中发现,在图画中理解、悟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三、写字教学不容忽视

  识字与写字是不容分割的,在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工整的书写生字,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对于本课的4个会写字,我从识记字形、扩词运用、指导书写等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在指导书写时以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写、展示一顺序进行,抓重点字指导。

  以上几点是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点滴启示。当然,在这节课中更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生字教学中,只是一味的注重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需要。这首诗中“尽”“欲”“更”等字比较难读,学生经常出错。在教学之前没有充分的预设,致使学生读音不准。此处可以改为:在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时,这几个字制作成点击变色,让学生重点认读或拼读。

  2、在检查生字认读过程中,单个学生展示机会较少,没有做到“每生必会”。

  3、对于诗句朗读指导,我计划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一过程进行,但其中节奏朗读指导一环没有收到效果。此环节我以教师范读,学生发现、模仿为主,逐句进行指导。耗费的时间很长,但是没有强调停顿节奏,导致学生的朗读没有提高。

  4、写字教学进行的不扎实。本课的。4个生字学生已有了认知经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把字写规范上。但在教学中为了突出记字方法的多样,在教学“里”时耗费了大量时间。使写字环节显得很匆忙,而且没有抓住重点。虽然预设中是指导“入”的书写,但在课堂上,欠缺教学机智,完全依从学生的思路,没有准确的把握重点,使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高。

  5、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这一点也是我最值得反思的。教学中缺少教师应有的沉稳,只是注意了教学的过程,而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课堂是老师的课堂,课堂更是学生课堂。只有过程,而学生没有参与或没有完全参与,都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加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一年级孩子正是习惯养成的阶段,有效的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一节课的教学,虽然失误频频,但是我却感到欣喜,因为有失误才会从中学习经验。我相信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我会学到更多。

3.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  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  

  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 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 “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黄河的影音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  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再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也更能读出“黄河入海流”的那种气势。通过这样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 看得越远。 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读后感(六篇)

小学一年级滑冰日记三篇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打篮球》作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等一分钟》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2015年小学一年级作文:未来的学校

小学一年级五一劳动节周记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一年级新学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年度总结(二十一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yinianji/16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