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 > 一年级 >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一年级# 导语】《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下是金笔头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táng wáng zhī huàn

  [唐]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日依山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河入海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穷千里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2)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4)更:再。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利用我们班小孩喜欢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我以请学生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鸛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在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意的教学时,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其次,我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入情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古诗教学很容易走入模式化的状态,即只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诗意,但是我觉得教师应在古诗的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情,以情育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如何写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水平测试试卷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熊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校是乐园》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元宵节日记大全集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案精选【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随堂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暑假学习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2017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xuexiziliao/xiaoxue/yinianji/190469.html